Home »
Thứ Tư, 31 tháng 5, 2017
中国“抵制外交”的威力(第三期)
下周韩国总统选举的领跑候选人文在寅(Moon Jae-in)更倾向中国,长期以来一直表示对萨德系统持保留态度。在一次辩论中,他呼吁中国政府“立即停止”对韩国的抵制,但补充道,韩国应当“做出外交努力去劝服中国”。
反韩运动受到中国政府的推动,得到国有媒体的帮助。国有媒体刊载了大量谴责萨德的文章,并暗指它是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阴谋的一部分。
但是,正如以往的抵制一样,中国地方当局害怕抗议活动可能失控。今年3月,在某地一家乐天门店外的示威者砸了一辆韩国汽车之后,当地警方告诉民众,毁坏他人财物是违法的,并呼吁“理性爱国”。
“政府与民间民族主义之间的紧张,起码有100年的历史了,”主题为中国民族主义的《走出中国》(Out of China)一书的作者罗伯特•比克斯(Robert Bickers)说,“有时,政府努力煽动民族主义,有时政府努力约束它,也有时,它会让政府完全措手不及。”
华裔美国人、文化评论人士郭怡广(Kaiser Kuo)暗示称,中国领导人站在“燃烧着民族主义之火的窑炉旁,一只手拿着风扇,另一只手拿着水管”。郭怡广曾在科技集团百度(Baidu)任高管。
“他们可以煽高火焰,以起到威慑作用,或是用作谈判中的借口,让谈判对手看到,鉴于国内舆论声浪极高,他们的选择变得有限,”他在最近一篇文章中写道,“但是,有水管在手,他们也可以防止火焰蹿出来烧毁宝贵的周遭乡村。”
中国抵制的威力
长期以来,经济学家和投资者一直就抵制的有效性展开辩论。美国密歇根大学(University of Michigan)经济学教授雷麦(CF Remer)在他1933年出版的《中国抵制措施之研究》(A Study of Chinese Boycotts)中提出,抵制对目标国产生了强大的“心理”冲击——哪怕中国也会受到负面经济影响。“单个国家发起的抵制就像是罢工,”他写道,“罢工的威胁是强有力的;罢工本身则可能代价很大,且效果不佳。”
最近的研究显示,抵制活动最初的冲击是显著的,后来贸易会复苏,这表明,订单只是延迟执行,而未被永久性取消。有些情况下,随着新的新闻热点出现,贸易禁运不了了之。换言之,需要通过冗长谈判修复关系。
海德堡大学(Heidelberg University)经济研究员安德烈亚斯•富克斯(Andreas Fuchs)发现,如果一国政府会见达赖喇嘛(Dalai Lama)——中国政府眼中危险的分离主义者、藏传佛教领袖——这个国家的对华出口往往会经历短暂下滑。

经济已经成为中国非常有用的筹码。菲律宾,越南无法无视中国这张牌。
Trả lờiXóa中国国家领导人最善于打“爱国”牌。呼吁人民的抵制会让其他国家受到非常大的压力。
Trả lờiXóa